首页

免费美足网站

时间:2025-05-28 18:56:11 作者:2027年至2029年世乒赛举办地揭晓 浏览量:92648

  【光明时评】春日文旅生机勃勃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作者:济之(媒体评论员)

  清明假期出游数据日前发布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2024年清明假期3天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.19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.5%;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.5亿元,较2019年同期增长12.7%。

  火热数据背后,是塞满“人从众”的景区“特写”,是令游客大快朵颐的场景。从浙江杭州“西湖断桥铺满了人”,到山东济南变成了“挤南”,再到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因客流量过大,地铁夫子庙站临时跳站运行……此番情景不由得让人们感慨:“到处都有一亿人。”看来,这个假期,很多人都选择出去走一走、看一看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这个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.5%。该项数据不仅意味着文旅含“金”量高,还意味着人们的信心含量足。正因为对未来有良好预期、当下有愉悦心境,才有较高的出行意愿,愿意用脚步丈量壮美山河。

  不只清明假期,这个春季的文旅消费都充满活力,增长势头始终保持强劲。据统计,3月以来,“赏花”“踏春”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7倍,赏花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。“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”其实,赏花何需直奔长安的上林苑,如今的神州大地,有很多地方都主打“赏花经济”。从广西南宁青秀山的三角梅,到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桃花;从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,到河南洛阳的花海盛宴,无不吸引游人前去驻足。在花团锦簇中,可领略浪漫花事,可感受春暖花开。

  出游,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刚需;发展文旅业,也是各地的发展抓手。对于游客来说,审美素养越来越高,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,不再满足于到景点吃吃喝喝、看看转转,还希望获得更高的文化体验和新鲜感受。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向游客提供更多充满文化含量的旅游项目,以及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业态,将能更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,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。

  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“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”。当前,很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,找准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,期望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。有的力推“赏花经济”,有的做大“早茶文化”,有的深耕非遗经济……如此种种,都是围绕融合发展来发力,着力提升文旅业的黏合度,既招揽了人气,也发展了产业,塑造了当地良好形象,可谓一举多得。

  一年四季,光景各异,每个季节都值得出游。今春文旅消费充满活力,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。我们有理由期待,接下来的文旅消费同样充满生机。优化政策环境,解决堵点难点;推动产业融合,创新产品供给;建好平台载体,加大惠民力度……多方精准发力、协同努力,让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。

  (光明日报) 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银杏”将于10日夜间从海南岛东南部近海经过

未来10天(12月4-13日),西南地区东部、江汉、江淮、江南、华南西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0~30毫米,局地有40~60毫米;新疆西北部、黑龙江东部、西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有5~15毫米。

联播+|这些成就,凝聚我们奋进的力量

南昌3月25日电 (记者 姜涛)连日来,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,于2月3日突破10米低枯水线后时隔50余天再次跌破该水位。

请市民商户来“找茬” 优化营商环境成“新春第一会”关键词

俄罗斯莫斯科察里津诺548学校学生 燕玲: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旅游,所以我充满了憧憬,充满了期待。我最想参观的名胜古迹是沈阳的故宫。

全球70%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来自中国

阿根廷月通胀率2023年12月达25.5%高点,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,于2024年4月首次降至10%以内,今年5月以来则始终低于5%。

看黄河“几字弯”绿进沙退,大河奔腾

“我们在今年5月就来做过考察,走访了几座城市,观察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施工要求。”对比了施工工艺,估算好物流、建造成本,王潇认为,凭借国内的供应链和施工技术,中国团队来这边创业,具备竞争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